2025-08-03,四川省首届儿童友好“小小郎中说”中医药故事公益演讲大赛暨《川娃讲川药》国风故事汇颁奖盛典在四川广播电视台S2演播大厅上演并通过央视频客户端全程直播。
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、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教授以“药圣”李时珍的经典形象为角色扮演参与节目录制。作为“着汉服、讲汉服”的博导第一人,蔡尚伟致力于在汉服文化创作中研究传统文化,在传播汉服文化的实践中研究传统文化。

这次,他以“李时珍”的形象出现在“小小郎中说”中医药故事公益演讲大赛的总决赛上,为现场的嘉宾、观众以及小朋友们和家长们讲述了《本草纲目》与四川的奇妙缘分。他表示,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居功至伟,《本草纲目》堪称中医药研究的巨大宝库,其中记载的信息对后世的医药学、地理学、农学、气象学、博物学等都有着积极影响。达尔文曾多次引用过《本草纲目》,并将之称为“中国古代百科全书”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《世界记忆名录》中,《本草纲目》和《皇帝内经》一并被收录,也是仅有的两部中国医学典籍。
关于李时珍和《本草纲目》与四川的渊源,蔡尚伟教授为大家梳理了以下几点:
一、《本草纲目》以宋代四川成都名医唐慎微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
李时珍曾说:天下医书 利益天下!当天下共修,世代永新!
序例上,引据古今医家书目,时珍曰:自陶弘景以下,唐、宋诸本草引用医书,凡八十四家,而唐慎微居多。时珍今所引,除旧本外,凡二百七十七家。

前不久在央视播出,备受关注的《典籍里的中国 本草纲目》节目中也有提出:《本草纲目》以宋代唐慎微《证类本草》为蓝本,集唐、宋诸家本草之精萃,广征博采、独辟蹊径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形态、产地、采集、主治、炮制、方剂配伍、用药法则等,形成了医药并重、特色鲜明的理论体系。
而唐慎微是宋代成都知名中医。他的著作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(简称《证类本草》),受到后世医药学家的重视,后世的不少本草书都以此书为基础。就连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的撰写也以此书为基础和蓝本,李时珍对唐慎微也有很高的评价,“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,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,皆其功也。”药物学著作而附有方剂的,实际是从此书开始的。因此唐慎微可以当之无愧地堪称中华中医领域的药学始祖。
蔡尚伟教授指出四川大学图书馆收藏着明时期不同刻本的、后人在唐慎微原作基础上增订重修而成的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三十卷》,并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子部古籍。
二、李时珍曾任“四川蓬溪知县”

说到李时珍与四川蓬溪县的关系,最重要的联系便是李时珍的长子李建中曾任10年“四川蓬溪知县”,而李时珍任“四川蓬溪知县”之说也可见于《本草纲目》,书中提到有三处:
第一处,第一卷《序列.历代诸家本草》中,于“本草纲目”条下载:“明楚府奉祠(奉祠正的职务掌握祭祀,有名望,无实权)、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、蕲州李时珍东壁撰”。
第二处,卷首载湖广黄州府儒学增广生员李建元《进<本草纲目>疏》中云:“医故父李时珍,原任楚府奉祠,奉敕进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县”。
第三处,卷之首上,署云:“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蕲州李时珍编辑”。
李时珍敕封蓬溪知县,留下了很多传说,至今仍广为人知。如《药物与人》1995年第2期《李时珍开方戏官》载:明代医药家李时珍,曾任四川蓬溪知县。
三、《本草纲目》的诞生地一说是在四川蓬溪县
《本草纲目》一书是李时珍祖孙三代共同著述的成果。初本由李时珍主笔撰写、辑注,长子李建中附图编辑、次子李建元(上卷,四子李建木下卷)绘图、孙子李树宗(上卷,李树声下卷)校对,上表成书时间为明万历六年(1578)。
长子李建中,在蓬溪任知县长达10年,参与了《本草纲目》的编辑工作,《本草纲目附图》卷之上:阶文林郎蓬溪县知县男李建中辑、府学生男李建元图、州学生孙李树宗校。
《本草纲目附图》卷之下:阶文林郎蓬溪县知县男李建中辑、州学生男李建木图、州学生孙李树声校。
有学者认为李建中参加编辑《本草纲目》,只能在蓬溪县进行,并将蓬溪县认定为《本草纲目》的诞生地。
四、《蜀本草》为《本草纲目》引用最多的医书之一。
《蜀本草》时珍曰:蜀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升等与诸医士,取《唐本草》参校增补注释,别为《图经》凡二十卷,昶自为序,世谓之《蜀本草》。其图说药物形状,颇详于陶、苏也。
关于李时珍与四川的渊源,还有很多可查可证之处,蔡尚伟教授说:“中医药千百年来护佑着生民安康。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,守正出新,以‘小小郎中说’为载体,从娃娃抓起,更自信地讲好中医药故事。各个时期,都有卓越的中医大家涌现出来,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更当以‘李时珍’为楷模,寿国以寿万民,寿万民以寿国。”